1960:开局签到悟性逆天 第215章 酿造!

李向明露出感激的微笑,王厂长的肯定,让他很高兴,他知道,自己的路并不孤单。

“谢谢王厂长,我会加倍努力的。”

李向明坚定地回应道,眼神中透露出坚毅和决心。

王厂长点点头,站起身来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又转过身来,叮嘱道:

“向明,研究要持之以恒,但也别累坏了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我会注意的,王厂长。”

李向明恭敬地送走了王厂长,然后重新坐回办公椅,继续埋头于酿酒知识的海洋。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办公室的窗外天色渐暗。

李向明却仿佛忘记了时间,依旧聚精会神地研究着。

直到小张再次敲门,提醒他已是下班时间,他才恍然大悟。

收拾好书籍,李向明踏上了回家的路。

路上,他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着今天所学的知识,心中暗自盘算着明天的实验计划。

回到宿舍,他没有立即去床上休息,而是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今天的学习成果和明天的计划。

夜深了,李向明终于放下笔,躺在床上。

他的心里充满了满足和期待,闭上眼睛,慢慢进入梦乡。

在梦中,他看到自己站在一个宽敞明亮的酿酒车间里,手中拿着一瓶金黄色的液体,那是他酿造的啤酒,周围围满了欢笑的人群,他们举杯相庆,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第二天,阳光再次洒进房间,新的一天开始了。

李向明醒来,满怀激情地迎接挑战。

他率先来到新华书店,准备再买一些专业的酿造啤酒的书籍,进行学习。

很快,他站在书店的书架前,目光如炬,手中翻阅一本厚重的《啤酒酿造工艺大全》。

这本书籍详尽地介绍了啤酒酿造的每一个环节,从选材、配方到发酵、包装,每一步骤都有详细的说明和专业的解析。

他的眉头紧锁,随着一页页的翻阅,李向明能感受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关于酿酒的板块正在飞速扩张。

每当阅读到关键的部分,他的眼中就会闪过一抹精光,仿佛找到了宝藏的猎人,心跳也随之加速。

“这本《啤酒风味物质分析》也不错。”

旁边传来一个女同志的声音。

李向明抬头,看到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正站在一堆专业书籍旁,手里拿着一本刚介绍的书。

“谢谢,我看看。”

李向明走过去,从女同志手中接过书,迅速翻看起来。

书中详细介绍了影响啤酒风味的各种物质和控制方法,这正是他需要的深入知识。

“这些书都很专业,你是为了兴趣爱好还是工作需要?”女同志好奇地问道。

“工作。”李向明简短回答,但双眼始终没有离开书本。

女同志见状笑了笑:“看你这专注的样子,想必是行内人。这些书对你来说应该很有帮助。”

李向明只是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思索着如何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酿造中。

他知道,要想酿造出能在国际上受欢迎的啤酒,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精湛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

结账时,他的手上多了厚厚的一叠书籍。

回到办公室,李向明将这些书籍一本本摆放在办公桌上,像是布下了一个个知识的陷阱,准备捕捉那些酿造啤酒中的秘密。

他开始了更加系统的学习,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埋头于这些书籍之中。

他还开始整理笔记,将重点知识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不断推敲和完善。

有一天,当他再次深入研究《啤酒风味物质分析》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闪现——如果他能在啤酒中复合运用中国传统香料,或许能够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风味,让中国的啤酒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这个想法让李向明兴奋不已。

他坐在办公室里,桌上散落着各种啤酒酿造的专业书籍和密密麻麻的笔记。

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在无尽的数据与配方中寻找着那颗能够点亮灵感之火的星星。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无声地演奏着思考的节奏。

每一次敲击都是他在心中对不同香料、酵母品种和麦芽比例的推敲和权衡。

他知道,每一个微妙的调整都会影响到最终啤酒的风味。

“这个比例或许可以试试看。”

他喃喃自语,手中的笔迅速在纸上舞动,记录下灵光一现的方案。

他的眉头紧蹙,然后又舒展开,随着想法的逐渐清晰,他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次日,李向明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目光穿透玻璃望向远方的天际。

王厂长很支持李向明,其它事情上帮不上忙,他给李向明提供了一间实验室,和一些实验用的工具。

李向明手中的试管轻轻摇晃着,里面的液体黄金般闪耀,那是他经过无数次调整配方后酿造出的啤酒样本。

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尽管一切看似顺利,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发酵过程是最关键的,不能有任何差错。”

李向明自言自语,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回荡,显得格外严肃。

他将试管轻轻放置在桌上,然后走到温度控制设备旁,仔细检查着每一个设定值。

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如同走钢丝,一丝不苟。

他深知,即使是零点几度的偏差,也可能会影响到酵母的活性,从而改变啤酒的风味。

“一切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等待。”

李向明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激动。

他知道,从投料到最后的成品出炉,至少需要几周的时间。

这期间,他几乎每天都会守在实验室,监控着每一个细节。

几天后,李向明检查着发酵桶。他戴上白色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桶口的阀门,取出一点正在发酵中的液体。

他仔细观察着液体的泡沫和清澈度,这些都是判断发酵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嗯,还不错。”

李向明满意地点头,但他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丝丝忧虑。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