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小说完整版 第456章 崇祯十七年的上半年

69书吧 69shuba,最快更新穿越大明我入仕后当上内阁首辅小说完整版最新章节!

崇祯十七年,整个北方可谓是风调雨顺,一片的祥和。

李适通过银两兑换纸币赚取了近三千万两的利益,又印了三千万两的纸币。

随着纸币通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现在纸币已经流通到长江以北,四川,陕甘,朝鲜等地区。

纸币的价值也更加硬挺了,李适印的钱也敢慢慢往外面用了。

年后,北方兴起了铁路热,到处都在谈论铁路到处都在修建铁路,导致铁的价格不断攀升。

铁的价格不断的高涨,导致很多商人涌进了冶铁的这个赛道,大明的煤铁发展顿时进入了高速时期。

在朝鲜的朝鲜总督府为了满足国内巨大的铁需求,发动了大量的朝鲜人从事冶铁工作。朝鲜的贵族见有利可图,纷纷下海加入大炼铁活动。

各地方将铁矿制成铁坯,然后运到汉城融成块状,最后运输到大明。

大批朝鲜人从事冶铁工作导致朝鲜人耕地的人少了,粮食少了,粮价大涨的情况。

还好大明的粗粮可不少,纷纷运到朝鲜赚取差价,填补在铁贸易上的亏损。

崇祯十七年后,大明与朝鲜的联系日益密集了起来,大批商人前往朝鲜做生意。物美价廉的布匹当即冲击了朝鲜的原始纺织业。

大量朝鲜家庭纺织工坊破产,只得加入其他的生产行业,慢慢的朝鲜就成了大明的原料生产地和市场。

朝鲜向大明供应了大量的铁坯,药材,大米,咸鱼等,而大明的布匹,玻璃,香料,生丝,粮食等也畅行朝鲜。

但是只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朝鲜百姓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吃不上饭是常事。

现在在大明和朝鲜贵族的双重剥削下,居然能吃饱饭,朝鲜百姓只能喜极而泣,心中感激大明王师。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生产力提高了,机会多了,能吃饱肚子的机会也多了。

在大明原本萎缩的北方草原市场也再次兴盛了起来,因为建奴没有功夫来袭扰了。

崇祯十七年四月以后,大明的朝廷就在不断的向锦州前线运输物资,山海关到锦州的铁路也在日夜的加班加点的修建。

建奴很紧张,知道大明这是要在夏季主动进攻,哪里还有心思去袭扰草原,现在正惶惶不得终日。

甚至多次派兵前往锦州,不过都被锦州的红夷大炮和吴三桂的铁骑给打退了回来,建奴此时可不敢孤注一掷的进攻锦州。

只是等着大明主动进攻,到时候诱敌深入,再给明军雷霆一击。

崇祯十七年的上半年大明北方的商业再次腾飞,一改崇祯十六年后半年的颓势。

大量的铁路修建,造就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百姓有钱,消费才能起来,消费一起来,做啥都挣钱,商业不得起飞。

这经济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咱李大人懂得不多,但是就知道一点,得让底层的百姓有钱才是一切的根源,所谓说民富国强才是真理。

朝廷的任务就是不断的制造就业岗位,不断的让百姓有钱。

眼见夏收即将来临,粮食也不怎么缺了,咱李大人就要准备干大事了。

这建奴一共打了三次,是时候打第四次了,这一次咱这是主动进攻建奴的腹地。

六月的时候,李适就开始调集大军。

光是京师一带就征集了二十万的精锐,朝鲜也答应出兵五万,北洋水师郑芝豹部,王朝马汉部,加上临时征集运粮干杂活的民兵,总兵力高达五十万。

从五月开始京师到山海关的铁路就没有停过,一车车全部是运输士兵,运输物资的车辆。

参与这一段铁路修建的京师士绅和商人表示铁路真是太挣钱了,现在就在家躺着挣钱。

而河间府的士绅现在就有点难受,京师到河间府城的铁路已经建好,也开始通行车辆,但是每天几百两的收入和当时京师铁路一万多两的收益是不是差距有点大。

要知道京师到河间府城的铁路现在已经投资了两百万两,就这每天几百两何时能收回成本?

林之番和侯礼谢还在不断的安慰河间府的士绅,这铁路才刚修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再说这刚开业就有收入还是很不错的啊。

不是还有河间府到沧州段还没有完工,到时候通到沧州,京师的煤炭就能运到沧州,那不得没日没夜的运输。

我们河间府的铁路到时候来个运输物资,人,煤炭一道三用,不像京师一道一用,那不得铁路上全是马车,那不得躺在家里数钱。

再说王德发那个狗东西可没有停工,我们还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毕竟两百万两都进去了,再搞个一百万两又算啥。

京师地区大规模开展军事活动,不仅没有对京师的商业造成破坏,反而更加活跃了经济。为了提供朝廷所需的军事物资,通州的作坊可谓是通宵达旦的干活。

有需求才有订单嘛。

但是战争这个东西肯定是对经济有破坏的,当然这种不在本土打的战争,破坏的是朝廷的收支结构。要是朝廷深陷其中,导致财政赤字日趋严重,那就麻烦了。

还好李大人现在不缺钱,六千万两,就这种五十万规模的仗可要打几场好吧,不仅不破坏经济的生态,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六月中旬,李适让内阁大学士吴甡坐镇天津,总督后勤。

京师由内阁首辅黄景昉,吏部尚书倪元璐,兵部尚书张国维三人共同辅政。

黄景昉表示老夫这个内阁首辅终于可以出来活动活动了。

作为崇祯朝,不,是整个大明最没有存在感的内阁首辅,黄景昉表示面子上有点挂不住。

特别是自己在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上还待了好长的时间,天下人居然还不知大明还有老夫这个内阁首辅,老夫很受伤好吧。

几次黄景昉在李适面前抱怨,自己要告老还乡,这种没有一点实权和威望的内阁首辅当起也太没有意思了。

李适却说道,咱们可是自己人,伯父你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多熬几年,那你在历史上的地位就很牛逼了。

要知道我大明的内阁首辅任期长的可没有几位,也就严嵩张居正几人,这些现在可是鼎鼎大名。

黄景昉一想这还是很有道理的好吧,那就继续当着呗,咱就图个历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