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宫女到大将军 第9章 高力士有心帮忙

餐桌上的气氛活跃了一些,而颜大人在桌子上,大家还是有些拘束。

颜真卿放下酒碗,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因为本官在场就不好意思大块吃肉,吃!我们一起吃!”颜真卿被官兵们的热闹情绪感染,用匕首叉起一大块烤羊肉就开吃。

官兵们一看当官的都这样,也就忘了魏卓卿以前教过他们的礼节,大家就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

军官们纷纷向颜大人和他的随从敬酒,给他们夹菜,其乐融融。

颜真卿也是第一次同上百名士兵在同一张大桌子上喝酒,不但场面又大又热闹,还拉近了官兵之间的距离。所以,他喝得很痛快。

颜真卿对这座粮库以及周围的环境是非常了解的,确实有不少好土地,便问魏卓卿:“你把小溪周围的土地都开垦出来了吗?”

“回大人的话,”魏卓卿说,“是的,大人。我看到那么多肥沃的土地,而且还是水浇地,都荒着,觉得太可惜了。

“我家祖上也有几亩土地,哪里有这里的地肥沃。所以,我就让士兵把这些土地都开垦出来,地尽其用。

“今年是第一年,产量不高,打下的粮食够我们自己吃了。明年,我得向您申请再建两个仓库,不然的话,明年丰收了,打下的粮食没有地方储存。”

“你要再建两个仓库?你确认?”

“回大人的话,”魏卓卿说,“在下计算过,今年我们自己种的粮食已经把以前库里的亏空补上了,明年没有粮仓,打下的粮食就没地方放了。”

“本官可以批准你再建两个粮仓,只是本官没有给你建粮仓的银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在何时何地都是真理呀!”

“回大人的话,”魏卓卿说,“这座山上到处都是宝,要木材,有木材;要土石,有土石。只要颜大人批准我们可以建粮仓,我们不需要大人一文银两。”

“没银子你们也能建两座粮仓?”颜真卿有点儿不信。

“回大人的话,”魏卓卿说,“我们有的是青壮年劳力,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拿起刀枪能杀敌,拿起锄头能种地,拿起工具能干活。有了这些人,有这座山,建几座粮仓没问题。”

“好!既然你们不用朝廷的银子能干,本官就批准你再建两个粮仓!”能不用银子建粮仓,颜真卿当然批准他们建了。只要不用银子,颜真卿大力支持。

魏卓卿一心都在仓库的建设上,把这儿当家了,颜大人当然相信他。

“不过,”颜大人接着说道,“这里是仓库重地,不得有一点的马虎。不要银子,还能增加两个粮仓,当然是好事。但是,别把正事忘记了。”

“回大人的话,”魏卓卿说,“从此以后,大人不会在我们的粮仓里看到一只老鼠,发现一粒霉变的粮食。”这是魏卓卿管理粮仓的底线。

“这样甚好,有你在粮库,我回去可以睡好觉了。”

“回大人的话,”魏卓卿说,“颜大人在危难之时不但收留了在下,使在下一家人才躲过了杨恶霸的魔爪,还给在下安排了这么好的一个去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称得上如鱼得水。

“如果没有意外,在下就在这里养老了。在下有一肚子感谢大人的话,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千言万语都集中在这碗酒里,在下先喝为敬!”

“好,干了!” 颜大人干了这碗酒后,对魏卓卿说:“区区小事,以后不许再提。你把粮仓给我管好,就帮了我的大忙,你在这里养老,我赞同。

“这粮库就交给你了,你在这里做什么都不打紧,一旦朝廷需要粮食的时候,你必须保证粮食的供给。”

“请大人放心,在下保证:只要在下在粮仓里待一天,粮食就在一天。”

听魏卓卿如此说来,颜大人更加放心了。

两位大人说得非常投机,士兵们抓紧时间吃肉喝酒。

第二天,魏卓卿陪同颜大人视察了粮库外的山地、小溪以及新开垦的大片土地。

看到这么多新开垦的土地,明年没有两个粮仓,秋后打下粮食后肯定没有地方储存。

再看猪圈、羊圈和成群的鸡鸭,颜真卿不禁好奇地问:“你来粮库才一年多的时间,你从何处弄来这么多的猪羊鸡鸭?”

“回大人的话,”魏卓卿说,“我们山上有许多山珍山货,还有木材和药材,我让士兵们拿到城里去同百姓交换,换回来的猪崽、羊羔,鸡苗、鸭苗几个月就喂大了。”

视察到此,颜真卿对魏卓卿有了全面的认识,不得不另眼相看这位来投奔他的县令。他当县令不一定是个很好的县令,而他管粮库,一定非常称职。

送颜大人出山时,他特意来到小水库看看。

魏卓卿选择筑坝建水库的地点非常讲究,水坝下面就是第一道关隘,如果水坝放水,第一关上有多少人都会被冲走。而这山路一过水,满地都是泥,谁想爬上来,是不可能的。这时,颜真卿才明白,魏卓卿还一个是会用兵的人。

魏卓卿把颜真卿送到山口,将一车山货交给颜真卿:“颜大人,这是一车山货,有野山菌、大枣、核桃,还有我们晒干腌制的鸡鸭鱼肉,请大人带回去给城里的官兵尝尝。”

“那几个坛子里装的是什么?”颜真卿看到车上有几个坛子问道。

“回大人的话,”魏卓卿说,“有一坛蜂蜜、三坛我们自己酿造的米酒。”

“好,统统收下。”颜真卿是从不收部下礼物的,但这些礼物他都收下了。在回去的路上,他一路都在想,杲卿给我推荐了一位得力的干将,得请他喝酒,以示谢意。

西北边陲贺兰山脉以外,是突厥等少数民族游牧的大草原。虽然,唐高宗李治已将东西突厥国灭掉,但突厥人的后代还在,他们不断地生息繁衍,人口、牛羊又多了起来,形成了数个部落。

突厥人能吃能干,身体彪悍力气大,武艺高,善骑射,耐力很强。他们饱餐一顿之后,可以忍饥三日连续作战。

在草原作战,突厥的男人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士。他们崇尚战死不降的勇士精神。在西北诸多少数民族中,突厥人是唐朝守军的劲敌。

木刺山外二十里处有一突厥部落,此部落的人口已经过十万,他组织了一支由2000人组成的骑兵部队。经常越过木刺山,深入大唐边境内部,杀害大唐的边民,搜刮抢掠他们的牛羊和财物,是大唐边陲的一大祸害。

郭子仪将军派爱将赵山率1000骑兵、1000步兵在木刺山安营扎寨。凭借天然屏障阻挡扎家里的多次侵扰,守住了大唐这段边境要塞的安全。

可是立秋之后,木刺山一带的气温不断下降,寒潮来袭。而驻守边防的官兵还穿着夏日的战服。眼看着冬季快要到了,将士们没有棉战袍,如何抵御这寒冷的天气就成了大问题。

赵山自己也感到天气越来越冷,而他同大家一样也没有棉服可以添加。

“我一受凉就肚子疼,肚子一疼立马就拉稀。”副将李虎是位50岁的老将,老人都有怕冷的毛病。他正发愁过冬的棉战袍怎么解决?

“郭将军已经把咱们过冬的事情上报朝廷了,别着急,很快就会有结果。”赵山对李虎说道。

大西北的天气同内地最大的不同就是,早晚温差很大,一到半夜,西北风刮起来,没有御寒的棉战袍,站岗的士兵会被冻得受不了,还有冻死的事件发生。

“我们先把全营的棉战袍都收集到一起,供夜晚站岗的士兵穿,其他人再想办法。”李虎分管后勤军需这一块,朝廷不拨银子,他也弄不来布匹和棉花,做不了棉战袍,将士们只有挨冻。

天冷了,士兵们各自想自己的御寒办法。有一个士兵名叫陈回光,身高将近六尺半(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九),他体型壮硕,力大如牛,用一口青龙偃月刀勇猛无比,唯一的弱点是怕冷。

他有个同乡好友,名叫赵四,瘦小如猴,人送外号“瘦猴”。同陈回光一样也非常怕冷。天冷了,俩人商量着去山上割些山草晒干,编成草垫子当褥子用,帐篷内再升起炭火,就不那么冷了。

大家见他二人的办法不错,也都去山上割草。有几个士兵用干草编了几个草垫子送给主帅赵山,他觉得这草垫子很不错,奖励给这几位士兵每人一碗酒,并号召全体将士都上山去割草,编这种草垫子,还把打猎得到的黄羊皮、狼皮、野兔皮让随军家属缝制成大衣给站岗放哨的士兵穿。

而绝大多数士兵,只好在帐内烤火取暖。

就在木刺山第一场大雪来临之前,玄宗皇帝派人给他们送来了棉战袍、棉帽子、棉裤和棉靴,木刺山军营一片欢腾。

将士们穿上暖暖的棉战袍齐声欢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紫云特意缝制的那套最大的战袍没人能穿,最后落到陈回光手里,他穿上一试,正合身,就好像给他量身定做的一样。

玄宗皇帝还给他们拨了一笔银子,让他们在当地购买棉花和布匹,让随军家眷给士兵们缝制过冬的褥子和被子。

可是,朝廷拨来的银子远远不够用,这是因为官府的层层“剥皮”,银子到了木刺山已经去了一半。将士以及家眷的棉服还是个大问题。

陈回光的棉战袍忒大了,瘦猴可以当被子盖。在新的棉被没有发下来之前,瘦猴常常盖着陈回光的棉战袍睡觉。

有一天,赵四发现陈回光战袍的领子里好像有东西,俩人拆开领子,发现里面有一张字条。

陈回光认识字,打开字条一看,上面写的是一首小诗:“木刺山,木刺山,大唐将士守边关。天地冷,刀剑寒,吾皇战袍送温暖。多加线,又添棉,特大战袍谁能穿?恨此生,已无缘,来世等你在人间。”

陈回光和瘦猴一看,就知道是宫女写的情诗,内容非常明确,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谁敢同宫女私下书信来往,抓住了非砍头不可!。

陈回光不敢隐瞒,更不敢私藏这张纸条,马上报告给了百夫长,百夫长又向上级报告,最后这张字条到了赵山的手里,正好送补给的车队要回长安,他将此字条交给了车队总管,并写了一封信给郭子仪将军,特别说明此事同陈回光没有任何关系。

郭子仪看到字条和赵山的信后,也不敢擅自处理,便将宫女写的字条和赵将军的信一并交给了大太监高力士。

高力士一看,这还得了!宫女竟敢同外界私通,勾引边关的军士,便对郭子仪将军说:“这些宫女太不像话,这可是杀头的罪过!这可如何是好?皇宫戒备森严,这小宫女是如何把纸条送出宫的呢?”

“公公有所不知,这张纸条是宫女缝在棉战袍的领子里被带出宫的。得到这件棉战袍的士兵名字叫陈回光,他一直驻守在木刺山的边关要塞里,没同宫女有过任何往来。”郭子仪担心牵连自己的士兵。

“从宫女写的这首诗来看,这件事同你们的士兵毫无关系。这个宫女太胆大了,简直是胆大包天!”

高力士在宫里待了大半辈子了,这种事,他还是第一次遇到,感到很震惊。也为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胆大包天的宫女担心,这种事,不用惊动圣上,大内总管一句话就能处理了。

而郭子仪却想保住这个宫女的性命,他知道,字条交给了大内女官,这个宫女的命肯定就没了。大内女官杀一个宫女,如同弄死一只野猫一样容易。

如果,把纸条呈给圣上,圣上是当今最仁慈的皇帝,也许这个宫女还能留下一条性命。

想到此,郭子仪便对高力士说:“高将军(高力士在玄宗时期曾被封为骠骑大将军)一向以慈悲为怀,请将军在圣上面前为这个小宫女求个恩典,放她一条生路吧。”

“这种事,我们做奴才的哪敢在圣上面前多言?别看我们在你们面前传圣旨,人五人六的,在圣上面前大气都不敢出呀。”高力士说的是实话。

“将军是把纸条交给大内女官?还是呈给圣上呢?”郭将军试探性地问道。

“这个宫女也忒大胆了,本宫也不想要她死,还是呈给圣上吧。这几天李太白进宫了,皇上、贵妃娘娘都很高兴,说不定皇上一高兴格外开恩,就放了这个小宫女一把。”高力士这是给郭将军面子才这样说的。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